01
从你诞生于世的那一刻开始,你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
这些感觉,会影响你对于人生、社会、世界、价值观的认知。
20岁的时候,你对人生的理解,跟你40岁的时候,对人生的理解,始终是不太一样的。
当你回望前半生,有可能会感慨,怎么以前的自己如此幼稚、肤浅?
其实,不是以前的自己幼稚、肤浅,而是如今的自己更加通透、成熟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悟的过程。可见悟性如何,很重要。
02
身处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感觉和认知。
展开剩余80%10岁那年,对于人生的理解,是比较模糊、朦胧、迷茫的。
20岁那年,对于人生的理解,只停留在努力、刷题、考试的阶段。
30岁那年,对于人生的理解,偏向于结婚、生子、养育、工作、内卷。
40岁那年,对于人生的理解,基本都是养家、糊口、上有老、下有小。
50岁以后,对于人生的理解,那就多种多样了,人与人之间的境界差距越来越大。
有些人的认知,依旧是浅薄的,动不动就成功、财富、地位、拼命等等。
有些人的认知,会比较有深度,他们会思考,一切的根源是什么,一切的尽头又是什么。
执念于身外之物,或者被身外之物所控制,那终其一生,也不可能悟透。
03
悟到最后,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老子悟到最后,感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庄子悟到最后,感慨“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佛陀悟到最后,感慨“万事万物皆成空”。
圣人王阳明悟到最后,感慨“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大诗人袁枚悟到最后,感慨“千金良药何须购,一笑凌云便返真”。
古往今来的圣贤,悟到最后,都跟一个字有关——空。
不论是人,还是物,到头来都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可以永存的。
钱也空,权也空,人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04
人悟到最后,就会感觉到“一场空”。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而今安在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曹操当年横扫北方,周瑜当年火烧赤壁,这些人如今在哪呢?早就成为历史了。
人啊,就像是小虫子一样,寄存于天地之间,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只是感慨人生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长江依旧在,人事几番新。
你我所站的这片土地,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也站过;
你我所看到的长江黄河,一千多年前的李白、苏轼也看过;
你我抬头望到的太阳月亮,五千年来的人类也望到过。
但是,他们都消失不见了。未来,我们也会如此,消失不见。一代人更替一代人。
05
写到最后
秦始皇希望,秦帝国可以千秋万代。有用吗?没有用。刘邦很快就取而代之了。
刘邦也如此希望,有用吗?没有用。百年后,王莽就取而代之了。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谁还在呢?
都不在了。
正如《临江仙》中所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切都付笑谈中。百年后,无你也无我。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发布于:广东省点搭网配资-正规配资炒股-民间配资公司-买股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