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因其起病隐匿、侵袭性强、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而被称为“癌症之王”。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湿热病机贯穿胰腺癌的疾病演变,但对于湿热证胰腺癌小鼠造模方法及其评价体系并无定论。浙江省肿瘤医院钱祥博士、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童杨波及其团队在 Biomedicines 期刊上发表了文章,该项研究构建了湿热证型胰腺癌小鼠模型,并描绘了肠道菌群特征,为模型评价标准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从微生态角度客观科学地揭示了湿热证型胰腺癌的本质。
研究过程与结果本文将34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传统湿热组、气候箱组。第11天时进行成瘤实验。每周评估肿瘤生长情况2次。4周后,采集小鼠结肠组织、肿瘤组织、新鲜粪便。通过小鼠一般情况、结肠肠道屏障、肿瘤成瘤情况、肠道菌群分析4方面进行模型评估。
传统湿热组和气候箱组小鼠肠道屏障破坏严重,黏膜结构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图1A、1B),且肠道组织中闭锁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图1C、1D)。
展开剩余81% 图1. 肠道屏障完整性评估。(A) 结肠组织的HE染色 (×200,100 μm);(B) 结肠组织的HE评分;(C) Occludin-1和ZO-1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 (×200,50 μm);(D) Occludin-1和ZO-1的荧光强度分析。箭头指向炎症细胞浸润区域。本实验重复三次。传统湿热组或气候箱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气候箱组与传统湿热组相比,▲p<0.05,▲▲p<0.01。传统湿热组和气候箱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较快 (图2A、2B、2C)。肿瘤细胞细胞基质增多,间隙扩大 (图2D、2E),增殖活性更强,Ki67、α-SMA和FA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图2G、2F)。
图2. 肿瘤生长情况评估。(A) D28肿瘤重量图;(B) 肿瘤体积变化图;(C) D28肿瘤体积图;(D) 肿瘤组织HE染色 (×200,100 μm) 和MASSON染色 (×200,100 μm);(E) 肿瘤组织HE评分;(F) 肿瘤组织免疫组化分析 (×200,100 μm);(G) Ki67、α-SMA和FAP的表达水平。本实验重复三次。传统湿热组或气候箱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气候箱组与传统湿热组相比,▲p<0.05,▲▲p<0.01。16S rDNA分析提示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呈现明显的分离趋势,表明各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具有明显差异性 (图3)。进一步研究表明,伽马变形菌纲 (c_Gammaproteobacteria) 和肠杆菌科 (o_Enterobacteriales) 有潜力作为湿热证型胰腺癌小鼠的特征菌群 (图4)。
图3. 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A) 各组OTU数目;(B) OTU韦恩图;(C) α多样性分析;(D) 丰度曲线;(E) 稀释曲线;(F) PCoA图。A指对照组,B指模型组,C指传统湿热组,D指气候箱组。 图4. 菌群差异分析与标志物种。(A) 门水平热图;(B) 门水平前20累积直方图;(C) 科水平热图;(D) 科水平前20累积直方图;(E) LEfSe差异;(F) LDA值柱状分布图。研究总结本文介绍了两种湿热证胰腺癌小鼠造模方式,从宏观到微观角度进行模型评估,描绘了湿热证型胰腺癌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阐述了肠道菌群在胰腺癌疾病演进过程中的潜在机制。本文提出肠道菌群作为模型评判标准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同时其也从微观视域丰富了传统医学的证型研究,搭建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交流桥梁,强调了传统医学在未来肿瘤个性化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原文出自 Biomedicines 期刊
Tong, Y.; Han, F.; Liu, M.; Xu, T.; Zhang, A.; Qin, J.; Zhang, Y.; Qian, X. Characteristics of Gut Microbiome in the Murine Model of Pancreatic Cancer with Damp-Heat Syndrome. Biomedicines 2024, 12, 2360. https://doi.org/10.3390/biomedicines12102360Biomedicines 期刊介绍期刊主题涵盖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所有方面,如疾病的发病机制、转化医学、纳米医学、基因疗法、细胞疗法、生物制品、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生物材料、天然生物活性分子、生物相似物、靶向特异性抗体以及重组治疗蛋白等。目前期刊已被 SCIE、Scopus 和 PubMed 等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 3.9 2024 CiteScore: 6.8发布于:北京市点搭网配资-正规配资炒股-民间配资公司-买股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