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部队在中国军事史上堪称“奇葩”,在国共内战期间屡次败北,甚至遭到了蒋介石的严厉批评,被称为“熊军”。然而,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支部队表现得极为英勇且顽强,甚至创造了4万人成功阻击24万美军的战役传奇,成为了真正的铁血军团。
追溯这支部队的历史,可以说它的存在完美诠释了“外御其侮”的含义,也让我们见识到了一支真正敢打敢拼的队伍。
清朝末期,面对内外危机,光绪皇帝提出军队改革,开始引进西方军事训练。全国各地的改革浪潮涌动,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滇军。滇军的崛起,为清朝末年的民众带来了一线希望。尤其是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滇军成为了推翻清朝统治的主力之一。然而,好景不长,袁世凯出于私利在1915年复辟,宣布自己为“洪宪皇帝”,这一消息迅速传至云南,引起了蔡锷等爱国将领的愤怒,他们组建了护国军开始讨伐袁世凯。
展开剩余84%初期,滇军由于兵力相对劣势,屡次遭遇压制,战局一度对滇军不利。但随着蔡锷在四川泸州一带的胜利,形势开始好转。之后,在广西陆荣廷的帮助下,滇军最终战胜了驻云南的袁世凯部队,成为全国反袁运动的先锋。
然而,胜利后,滇军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在新任指挥官唐继尧的领导下,滇军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初心,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恶性循环,原本备受爱戴的滇军,逐渐变得让人厌恶。
时光飞逝,到了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国的地方武装纷纷加入抗日战场,滇军也不例外。在“云南王”龙云的指挥下,滇军第60军作为一支精锐之师,配备了先进的法式武器,进入了抗日阵地。
60军的装备颇为先进,士兵佩戴阿德里安头盔,手持勒贝尔步枪、哈奇开斯机枪、施奈德150重炮等武器。即使与国民党的嫡系部队相比,60军的军容军纪也无可挑剔。尽管如此,由于并非嫡系部队,许多人依然把60军看作是地方“杂牌军”。
同年9月,60军接到对日作战的命令,迅速出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滇军并未能及时支援上海的防线,也未能与日军发生直接接触。尽管如此,60军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形象,依然给战时的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安慰,许多百姓甚至主动向滇军捐赠粮食,表达他们的支持和感激之情。
在积攒了足够的士气后,60军迎来了其第一次重大战斗——台儿庄战役。战役开始时,60军在前往郑州的途中接到了命令,要求他们紧急返程支援台儿庄。在到达战场后,183师的一个营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日军派出了坦克和空中支援,但滇军依旧坚持战斗,直到最后的白刃战才将敌人击退。
尽管最终成功阻击了日军,滇军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团长潘朔端和尹国华等指挥官英勇牺牲,约1.3万名士兵壮烈牺牲,然而60军却成功捍卫了阵地,展现出了中国军人的坚强和勇气。台儿庄战役之后,60军还参与了武汉会战和南昌会战等多个重大战斗,屡建战功,成为当时国民党军队中为数不多的保持完整编制的地方军。
然而,这支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突出、屡次立下赫赫战功的部队,在解放战争期间却表现得相当糟糕。由于并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滇军的武器装备、补给等方面明显落后,士气低迷。战场上,60军的表现不堪入目,屡战屡败。在葫芦岛、铁岭等地的战斗中,60军不仅未能抵挡住敌军的进攻,甚至在敌人来袭时选择了撤退。蒋介石对60军的表现十分失望,甚至在内部会议中严厉批评道:“这些人以前抗日打得多英勇,怎么现在看起来这么软弱,怎么打得胜仗!”
不仅如此,我党察觉到滇军的弱点,并开始通过地下工作,成功策反了多个团部,最终促成了滇军的起义。1948年10月,滇军在曾泽生的领导下宣布起义,成功转投我方。随后,60军配合我东北野战军,成功迫使东北“剿总”部队投降,确保了长春的和平解放。
随着起义的成功,60军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曾泽生继续担任军长,并开始进行必要的战斗训练与思想教育。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曾泽生请求派遣第50军前往前线作战。虽然中央最初并未批准,但最终,在部队强烈的作战意愿下,50军于10月正式进入朝鲜作战。
50军初期主要在丹东与新义州一带进行防御,直到12月,他们迎来了与美军的首次激战。在汉江防线的战斗中,50军展现了极为顽强的防守精神。在美军的猛烈进攻下,50军顽强抗击,最终成功守住了阵地。美军损失惨重,50军却依旧屹立不倒,这一战的胜利,不仅使50军赢得了极高的评价,也为整个志愿军赢得了荣誉。
50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表现堪称传奇,他们创下了志愿军的多个“第一”,其中包括首个歼灭英国皇家坦克营的部队、首个攻入汉城的部队等。这一系列的胜利让毛主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50军打得好,打得漂亮!”
从台儿庄到朝鲜战场,50军始终保持着铁血的作风,不畏强敌,屡次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战功,成为中国军队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的历史,是对“铁军”这一称号的真实诠释,展现了中国军人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发布于:天津市点搭网配资-正规配资炒股-民间配资公司-买股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