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人生充满各种各样的争议,有人说他晚年还搞师生恋,有人说他对妻子的感情值得敬佩,还有人说他为物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论是是非非,几乎围绕他的都是他的学术成就与晚年生活。
可是谁能知道,杨振宁的第一任太太杜致礼是个实打实的美人,1949年才22岁的她就已经展现了不一般的气质。
饱受争议的感情杨振宁晚年的时候从美国搬回国内,定居在清华园中。
而就在同一年,82岁的他决定与和他相差五十多岁的翁帆步入婚姻,震惊了外界。
展开剩余92%其实,在此之前,翁帆早就与杨振宁夫妇相识。
当时的她是汕头大学的英语系新生代表,为了欢迎杨振宁夫妇的到来,被学校派到了他们身边协助接待。
这一次他们相识,互相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翁帆更是与杜致礼在某些兴趣爱好方面有着共同的话题,即使一个在美国,另一个在中国,双方一直保持着书信交流。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杜致礼去世,得知消息后的翁帆感到非常难过。
她想到此时此刻杨振宁必然也悲痛欲绝,便主动联系了对方,表示安慰。
没想到正是这个举动,让二人有了长久的联系。
他们天南海北什么都谈,通过文字交流,更让翁帆感受到了杨振宁内心崇高的科研精神以及渊博的学识。
二人互生情愫,于是,当杨振宁给她致电询问结婚的想法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方。
很难想象,相差如此之大的两个人会产生感情,外界一直议论纷纷。
有人说,杨振宁的新婚妻子翁帆,长得很像是年轻时候的杜致礼。
也许杨振宁会被对方吸引的一部分原因正是,翁帆的身上有那个陪伴了他几十年的妻子的身影。
事实上,杜致礼是当时那个年代的大美人,无论是气质还是学识都是一等一的,无人能敌。
异国他乡的邂逅杜致礼的父亲杜聿明是那个年代有名的将领,母亲则是个大家闺秀,生活在书香门第。
在这样的家庭中出生成长,杜致礼自然备受宠爱,同时受到了非常严格的教育和标准。
杜聿明始终觉得,即使是女孩子,也一定要有智慧和勇气。
把杜致礼送到了学校读书,1944年,杜致礼进入了西南联大附中。
在这里,她遇到了正在西南联大攻读数学系研究生的杨振宁。
当时的研究生几乎都会参与到低年级的教学中,不出意外,已经获得赴美机会正在等待开学的杨振宁也来到了学校里担任临时教学的数学老师。
有的时候,二人经常擦身而过,杜致礼这个年轻的女生时而活泼,时而安静,是校园里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不过二人并未有什么实质性的交集。
第二年,杨振宁从云南出发前往美国深造,另一边,杜致礼继续在联大附中完成学业。
这个时候他们二人就像两条完全不相干的直线,看似没有交集,实际上正在悄然靠近,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
1947年,杜聿明因病获准了前往美国治疗的机会,他打算把杜致礼也安排进美国读书。
可是没想到的是,就在临行之际,杜聿明被紧急召回,只留下杜致礼孤身一人前往美国。
短短的两年内,杜家遭受巨变,国内的家人被赶走,她父亲也遇到了不幸。
杜致礼即使远在美国,仍然为大洋彼岸的家人们操心,为此她感到很难过。
就在这个时候,杜致礼和朋友来到了普林斯顿小镇上的中餐馆吃饭,随便找了个位置上坐下,正巧这会儿杨振宁也来到了这家餐馆。
在一众就餐的华人当中,二人奇妙般的对视,杨振宁一眼就认出来杜致礼是当年西南联大附中的女学生。
他们二人简单交谈几句,可能是因为同为异国他乡的华人,也可能是因为二人有过同处于一个学校里的经历。
总之,没过多久他们就熟络起来了。
虽然这是第一次杨振宁与杜致礼正式的沟通,但是他们之间好像丝毫没有陌生的感觉,而且给对方都留下来很好的印象。
在杨振宁的眼中,杜致礼相较于几年前愈发的踏实了,褪去了青涩与单纯,不过依旧是那么的温柔、优雅。
而在杜致礼眼中,杨振宁仍然是那个文质彬彬的“老师”,只不过二人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假如说后来二人的恋情是杨振宁追求来的,想必也一定少不了这一见钟情的多巴胺。
在后续的相处中,他们二人积累了深厚的感情,终于在1950年的时候,杨振宁向杜致礼发出了共度余生的邀请。
他们在普林斯顿举办了小型简单的婚礼,关上门过起了两个人的小日子。
陪伴悠悠的岁月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杜致礼尽可能的操持着家中的一切,照顾好大后方,减少杨振宁的负担和压力,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1956年,已经结婚六年的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旧金山散步,并拍下来这张照片作为纪念。
照片中的杜致礼温婉大气,优雅又迷人。
那会的他们挣得不多,生活不算富裕,但是每天过得幸福甜蜜,杜致礼总是会在杨振宁回家后的第一时间为他端上一碗热汤。
这个时候杨振宁的物理研究事业,正在步入正轨。
眼看着就要往更高的地方走,杜致礼见此就把家里面所有的大事小事全都揽了过来,方便丈夫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
他们也不知道未来有一天杨振宁会成为载入史册的“人物”,但是杜致礼总是义无反顾的支持丈夫的所有。
杨振宁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此外,当然也离不开杨振宁本身的出色能力。
当时那个年代,基本上外界对华人的刻板印象很深。
他们认为华人没有能力研究基础科学,只配依赖外国,毕竟无论是在什么领域,华人的存在感都很低。
杨振宁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一直默默努力着。
很快,他就被聘用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职员,几年之后,他又得到了所长的赏识,被聘用为了永久研究员。
这些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实际上,尽管研究所里有一百多人,但是总共也只有20位永久研究员,这其中还不止物理学一个学科。
在1957年的时候,杨振宁获得了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颁奖的晚宴上,杨振宁携手杜致礼出席,而引领的外国人是彼时的瑞典国王。
在这一刻,杜致礼身上独属于东方女性的美彰显的淋漓尽致。
而另外一张照片中,杨振宁穿着西装,精神抖擞,旁边的杜致礼依旧穿着东方传统服饰旗袍。
只不过这一次服装的颜色换成了紫色,她戴着珍珠配饰,风采迷人,吸引了不少在座的人。
就连她生了长子之后仍然容颜不减,一身红色连衣裙,披着白色外套,时尚极了。
杨振宁和杜致礼这对夫妻不仅自己出众,他们的后代同样继承了来自于父母的好容貌和好脑子。
杜致礼和杨振宁共育有3个儿女,大儿子和小儿子都在科学研究方面展现了非凡的兴趣爱好和天赋。
大儿子杨光诺投身于计算机工程,填补了相关方面的空缺,为该领域的发展献上了自己的力量。
小儿子杨光宇则是一心钻研化学科学,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专业转化都得心应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小女儿杨友礼,不仅在语言方面颇具天赋,而且在医学方面有非常高的成就,致力于公益事业
在将三个子女培养长大之后,一直为这个家操心的杜致礼似乎也耗尽了全力,终于抵抗不住生病了。
不幸的是,杜致礼患上了软组织肿瘤,看起来虽说不太厉害,可是吃不住她上了年纪,根本经不住多次的治疗。
不仅如此,杜致礼还时而伴随着帕金森和阿尔兹海默症的发作。
2003年,在欣赏完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后的杜致礼还是撒手人寰了。
杜致礼的一生经历过大家小姐的宠爱、家道中落的坎坷、也经历过丈夫和孩子的巅峰时刻,再加上她美丽的容貌和独特的气质,为她的故事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发布于:山西省点搭网配资-正规配资炒股-民间配资公司-买股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